下册3-4单元教学建议
|
友情提醒:(1)新用户注册、激活成功后一律免费赠送5个积分。点击这里注册。(2)下载成功后,12小时内本资源可免费多次下载。 |
|
|
资源简介 | |
——人教版语文五下年级第三组、第四组教材备课参考 顾存龙 五年级下册第三组、第四组学习内容还是以专题的方式组织学习单元,任务驱动、强调整体、凸现个性、文体形式多样、语言色彩鲜明是这两个学习单元的显著特点,而文体形式多样、语言色彩鲜明又是这两个学习单元与本册其他学习单元之间的最大不同点。 一、语言的艺术 第三组的主题是“语言的艺术”,包括两篇精读课文文言文《杨氏之子》和历史小故事《晏子使楚》,两篇略读课文是剧本《半截蜡烛》和相声《打电话》。在课文学习为主的前提下安排了一次小型综合性学习活动,“发现、积累、学习运用有艺术性、有魅力的语言”,还安排了五下教材中唯一的一次“展示台”,它是作为展示小综合的学习成果而安排的。 语文学科本身就涵盖了大量的语言方面的内容,但是将语言作为一个单独的专题来学习是这套教材编排中的第一次,可见编者对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这一语文素养的重视程度。 根据这组课文的编排特点,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提出以下几点教学策略。 理解感悟语言 ⑴文言的理解 《杨氏之子》是小学阶段首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古今异义、表达习惯不同是这篇课文的语言特点,也是学生阅读理解这篇课文,体会人物语言机智幽默的难点,但相对同类型文本来说还是比较浅显易懂的,是打开文言文殿堂的敲门砖。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这些方法理解文言: ①阅读注释法(如对“甚、惠、诣、乃、曰、未”等词的理解); ②参考资料法(如阅读《词语手册》、查字典、翻阅工具书等帮助理解);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法(如“未设果”可以通过阅读上下文理解是“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 案例1《杨氏之子》教学片断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⑴说说整句话的意思。“非常”是原文中哪个字的意思?你怎么知道的?【阅读注释的方法学生很有可能已经会用,在此处要明确要予以强调,这是最常用方法、最简单方法。】 ⑵你还能用这个方法读懂哪些词句呢? 2、为设果,果有杨梅。 ⑴谁为谁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此处,教学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 ⑵你还能用这个方法读懂哪些词句呢? 3、读懂文言文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此处对查找资料、运用典故理解等方法只是稍作介绍】 理解语言是为了进一步体会语言,体会语言的艺术特点。如《杨氏之子》中那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是对“此是君家果”以否定的方式委婉的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怎么就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教学中,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再深入体会这句话机智幽默、得体恰当,体会语言的精妙。 案例2《杨氏之子》教学片断 1、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应答孔君平的话?(适当交流) 2、让我们来看看杨氏之子是怎么回答的?(幻灯出示: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生读。) |
|
免责申明 | |
|